资讯

展开

从黛玉的身体里退了出来(“走了一射之地”是什么意思)

作者:本站作者 人气: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从黛玉的身体里退了出来的问题,以及和请问红楼梦中黛玉进府,“走了一射之地”是什么意思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林黛玉最后病逝,是因为有人药里做了手脚吗

林黛玉的药很可能被人动过手脚,尤其是她常年吃的丸药,整个配制过程漏洞太多了,其中最重要的一味药材可能早已经被人“掉包”替换掉了。

根据《红楼梦》第三回提及的“人参养荣丸”和第四十五回薛宝钗提及黛玉药方中分量极大的人参,我们可以得知,黛玉所吃药物中最重要的药材就是人参。

清朝普通人参的一斤的价格就要价值上千两银子,黛玉常年累月的用大量人参配药,贾府日渐衰落,如何能承担的起呢?

到了七十七回中作者大费笔墨特意写了王夫人给王熙凤配药时,整个荣国府已经找不出什么好人参了,薛宝钗还明确跟王夫人说,外面买的人参大多是假货。

这里应该是作者隐晦的在暗示黛玉的药早就已经被人动了手脚。

那么找出这个动手脚的人,我们应该先搞清楚黛玉具体都吃哪些药?从医生开方子到黛玉吃进嘴里,具体经过了那些程序?具体由哪些人负责?谁最有动机谋害黛玉?他/她会从中得到什么好处?

林黛玉平时吃什么药?有几个环节可以做手脚?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个先天不足,极怯弱的“病美人”,她刚一亮相就因为母亲生病去世,“哀痛过伤”大病了一场,好不容易才好起来。

当林黛玉到了荣国府,见了贾母和邢、王夫人等长辈,大家一看她的“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的模样就知道她有不足之症,这里黛玉自己介绍了身体情况是“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

然后这里提到了林黛玉平时吃的一种药,叫做“人参养荣丸”,贾母当时吩咐了这样一句话“正好,我这里正配丸药呢,叫他们多配一料就是了。”

注意,这里有一条脂批,叫做[甲戌侧批:为后菖菱伏脉。菖菱指的是贾府的支系子孙贾菖和贾菱。这里先做个标记,后面再说。

接着说人参养荣丸,是一种丸药,也就是成药,做好了的药丸子。《红楼梦》成书于乾隆中期,当时社会上药铺里已经有很多成药,《红楼梦》中也提到了很多丸药的名字,什么,比如调经养荣丸、八珍益母丸、天王补心丹、麦味地黄丸、梅花点舌丹等等。

比如大姐在逛大观园后病了,王太医看后说“不必吃煎药,我送丸药来,临睡时用姜汤研开,吃下去就是了。”又有第三十五回紫鹃提醒黛玉吃药,说“姑娘吃药去罢,开水又冷了。”

我们可以得知黛玉在贾府吃的人参养荣丸,也是需要用水研开喝掉的。应该是一个黑色的药丸子,她本人是看不见这个药丸子里有什么东西的,至多也就是能根据味道来判断,是不是跟以往在林家吃的一样。

至于用的是上等好人参还是劣质的人参或者人参须末,一概都是看不见的。这里面要做手脚的话,实在是很简单,只要以此充好就可以了

然后,黛玉除了吃丸药,也吃煎药,平时也吃,或者偶尔受了风寒也会吃。

紫鹃说过:“老太太们为姑娘的病体,千方百计请好大夫配药诊治”。宝

玉也说过:“林妹妹是内症,先天生的弱,所以禁不住一点风寒,不过吃两剂煎药就好了,散了风寒,还是吃丸药的好”

那么在贾府煎熬中药汤剂,是在哪呢?这一点在晴雯生病那一回,明确写到宝玉要在屋里熬药,晴雯这样说:“正经给他们茶房里煎去,弄得这屋里药气,如何使得。”

荣国府有单独的茶房,主要负责茶水伺候,也负责给熬中药。如果林黛玉喝的汤药由茶房的婆子媳妇们给熬制,那么其中可以动手脚的机会就很多了,甚至都不用下毒,只要把珍贵的药材人参、肉桂偷偷拿走一些就可以了。

但是林黛玉喝的汤药并不完全是茶房的仆人给熬制的,在第五十二回,宝琴送了黛玉水仙花,黛玉要转送宝玉的时候说:

“我一日药吊子不离火,我竟是药培着呢,况且这屋子里一股药香,反把这花香搅坏了。”

可见黛玉平时喝的汤药很多都是在潇湘馆里熬制的,她本人是可以看到药材的,人参就算切成了薄片,也是很容易分辨大小多少的。而潇湘馆的仆人以紫鹃和王嬷嬷为首,都是对黛玉很忠心的,这一个环节不可能有人作怪。

但是,如果黛玉如果看见药材里的人参质量大不如前,她会向上反应吗?会跟贾母告状吗?显然并不会。

一来,黛玉寄人篱下,不愿多事;二来,黛玉其实也不太在意自己的身体。她曾对宝钗说过“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也不是人力可强的”这样的话,她很知道自己的病根本不是药物能治好的,什么样的人参都无济于事。

所以就算黛玉看到汤药里的劣质人参,她也会把这件事情压下来。就算嚷出来得罪王熙凤、王夫人这些管家的长辈,对她也更加没有好处。

黛玉或许正是因此领悟到了“风霜刀剑严相逼”的恶劣生存环境,也预感到了贾府的衰败,她曾对宝玉说过“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的话。

黛玉吃的药配制的流程如何?具体负责人是谁?

那么林黛玉吃的药里是否是王夫人动了手脚呢?这就要看看药物的配制流程。

《红楼梦》中多次写到贾府中人请医看病的细节,至于配药过程也有写到。基本上可以归纳为:先请郎中——诊脉开药(汤药和丸药)——郎中确认药材——配制好了送来。

一般普通的常见药材就由郎中给提供,如果涉及到人参这样的贵重药材,由贾府自己出。

就在原著在七十七回中,王夫人要给王熙凤配制丸药“调经养荣丸”,需要用到人参,结果发现只有些“簪挺粗细的”,再就只剩下须末。王夫人的反应是这样的:

王夫人焦躁道:“用不着偏有,但用着了,再找不着。成日家我说叫你们查一查,都归拢在一处。你们白不听,就随混撂。你们不知他的好处,用起来得多少换买来还不使呢。”

然后王夫人又让人去问凤姐和邢夫人,都表示没有好的人参了,又去问了贾母,贾母有很多,让鸳鸯称了二两给王夫人,王夫人又让周瑞家的拿出去“拿去令小厮送与医生家去”。结果郎中看了之后说,贾母提供的人参虽然极好,但“年代太陈了”,已经过期了。

王夫人就只好吩咐人出去买,却被宝钗拦住了,宝钗这样说:

“姨娘且住,如今外头卖的人参都没好的。虽有一枝全的,他们也必截做两段,镶嵌上芦泡须枝,掺匀了好卖,看不得粗细。”

这一段看似家常的细节描写,其实信息量非常大。

我们由此可以知道,贾母和邢、王两位夫人和王熙凤她们手里都收藏了人参。但是邢夫人本就抠搜,甚至还要问王夫人要人参,贾母的人参都放过期了,可见之前很长时间都没有拿出来用过。

那么作为当家主母,王夫人主管贾府中配制丸药的事情,所需要的人参都由她出,包括林黛玉的人参养荣丸。

那么林黛玉吃的药是这样来的:王夫人是负责提供人参,郎中负责确认人参品质,然后完成配药,送到贾府里来。

在人参养荣丸的配制的过程中除了王夫人,还可能会涉及到周瑞家的、小厮、郎中等人经手。

王夫人的确是不喜欢黛玉的,但是要说她在药里做手脚基本不太可能,因为还要经过郎中这一环节,给黛玉看病的是王太医,那可是贾母的人。

王夫人犯不着损坏自己的当家主母名声,得罪贾母,故意给黛玉用劣质的人参入药。

书中倒是提到过王夫人曾给黛玉换过一个鲍太医,但是贾母很快就给黛玉换回来了。王夫人要是想害黛玉,真的大可不必用“换药材”这么低端又惹眼的办法。

那么究竟是谁动了黛玉的药,还有更重要的一个环节被很多人忽略了,那就是采办。

贾府日常配药的人参是哪里来的?负责采买的人是谁?

王夫人在七十七回突然发现人参没有好的了,可见她也对这些东西不太上心,而且听她说“用不着偏有,但用着了,再找不着”里的意思大概这也不是第一回找不到了。

结合黛玉在四十五回中说的“请大夫,熬药,人参肉桂,已经闹了个天翻地覆”可见贾府早就出现了人参这种珍贵药材的供应短缺情况。

这就涉及到另外一系列问题,王夫人以前用的人参都是哪里来的?是谁采买的?是真的还是假的?

古代的人参作为珍贵的药材补品,只在上流社会流通,除了皇家的赏赐,也在权贵世家之间经常作为礼物被送来送去,甚至女儿出嫁也可以作为贵重的嫁妆陪嫁过去。

贾母的人参被郎中评价为“如今就连三十换也不能得这样的了”可见是极品,但既然过期了,自然是珍藏多年的。也就说以往贾府配药,贾母并没有拿出这些人参来使用过。

王夫人放人参的匣子都空了,可见用量之大,所以她手里的人参除了亲朋世家送的,更多的就是外面采买的。

负责采买的事情自然由王熙凤这个管家媳妇安排,她手底下一共有负责办事的子侄有好几个,其中就有我们前文提到的贾菖,贾菱。

因为王夫人好像也不怎么能认识人参的好坏真假,只知道看大小。按照宝钗的说法,外面卖的很多假货,看着比较粗,但实际是假的。

那么假的人参肯定就比较便宜,反正上头也不认识,那么负责采办的人自然尽可能的捞油水,以次充好,买了些“镶嵌上芦泡须枝”的假货来敷衍塞责,也是非常正常的。

看看王熙凤手下办差的子侄哪一个不贪心黑钱,贾芸种几棵树苗就支领了300两银子,贾蔷采买“采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等耗费5万两银子,贾芹管着水月庵,贾珍都嫌他贪的太多。

所以如果真是贾菖,贾菱两个负责采办人参等贵重药材,肯定少不了要做手脚,以假乱真,他们只想多捞一些银子,哪里会管黛玉的死活呢?

所以,综上所述,林黛玉最后虽然是泪尽而亡,主要是心病,但是与她平时所吃的药也不无关系。

里面大量需要的贵重药材人参,可能早已经被负责采买的子弟偷偷做了手脚,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因为书中已经由宝钗点破了人参作假售假的事实,而配药的主要负责人王夫人显然并不能辨认人参的真假。

南山橘暖/文

我是南山橘暖,爱读书,爱读红楼梦。红楼梦解读见仁见智,如有歧误,敬请雅正。

请问红楼梦中黛玉进府,“走了一射之地”是什么意思

走了一射之地:走了一箭所能达到的距离,约当一百二十至一百五十步。

注释:

①一射之地:一箭所能达到的距离,约当一百二十至一百五十步。

②古时5尺为步。古时的5尺约等于现在的4尺。一射最多不超过200米。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将军若要做女婿呵,可按甲束兵,退一射之地。”

示例:谁知自娶了他令夫人之后,倒上下无一人不称颂他夫人的,琏爷倒退了一射之地。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

3大于5,林黛玉住的3间小房,为何能胜过薛宝钗的5间上房

3不一定大于5,林黛玉住的也不是3间小房。您往后看就知道了。而要说潇湘馆和蘅芜苑,孰优孰劣,就像问人家究竟喜欢宝钗还是黛玉一样,也是个见仁见智的事儿。正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而且,您想想,曹公既然能把黛玉和宝钗并列写在金陵十二钗的正册上,又怎么会把两人的住处弄成“一面倒”呢?

话虽如此,这并不影响我们对两处院落做一番品评;甚至更进一步,划定一个标准,比较一下谁更契合。具体来看:

01、竹泉绕雅舍,山石隐正容,布置格局各有千秋

潇湘馆和蘅芜苑虽然共存在大观园里,布置格局却截然不同。潇湘馆是进入大观园后看到的第一个院落,用贾宝玉的话说,这是“第一行幸之处”。设计师大概是想一上来先惊艳皇妃一把,故此建得既精巧又雅致:

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两三间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退步”,在周汝昌老先生编撰的《红楼梦辞典》中有解,指的是正屋后面用来临时休息的套间一类的附属建筑。在原文中也称作“退居”。七十一回中贾母过生日请客,就提过”大观园中收拾出缀锦阁并嘉荫堂等几处大地方来作退居“,让宾客休息。可见,退步多是套间,空间一般都大,潇湘馆中这“两间小小退步”,其实就是两间休息室。因此,潇湘馆的房间应该是5间,而不是3间。

再看蘅芜苑:一进门,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而且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绕柱,萦砌盘阶。两边俱是抄手游廊,便顺着游廊步入。只见上面五间清厦连着卷棚,四面出廊,绿窗油壁,更比前几处清雅不同。

显而易见,潇湘馆和蘅芜苑完全是两种建筑风格。前者整体看是一个有些狭长的纵深空间,翠竹掩映前后五间精舍,四周环绕着一脉流泉,其间有梨花芭蕉,有曲折游廊,地方不大,但起承转合安排巧妙,处处透着仙气,很合绛珠仙子的来历,就连脂砚斋也说:此方可为颦儿之居。

相比之下,蘅芜苑虽然也有纵深,但要开阔规整得多,是个趋于方正的大院子。门口一块大山石权作影壁,隐去了院子的真容。但绕过山石便眼前一亮:两边的抄手游廊,正面的五间大房,院子里形状各异的山石,以及上面缠绕依附着藤蔓异草,颜色各异。有才却思守拙,端庄不失清雅,正是宝钗的品格。虽然贾政进门之前说这房子“无味得很”,但进来后便发现“此造已出意外”,“此轩中煮茶操琴,亦不必再焚名香矣”。

综述,潇湘馆和蘅芜苑,一个仙巧灵秀,一个端方清雅,建筑布局迥异,各有千秋。所以元春说:“此中‘潇湘馆’,‘蘅芜苑’二处,我所极爱”。

02、修竹喻君子,蒲草韧如丝,风采气度难分轩轾

就像人一样,每所房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这种气质一半来源于设计,另外一半则是房子的主人赋予的。

论气质,潇湘馆有三个特点:水系环绕,屋外多竹,屋内多书。蘅芜苑也有三个特点:依山而居,屋外藤草多,屋里啥也不多。这就很有意思,您可能已经发现了,山水,竹草,室内布置,这两处院落的特点几乎是一一对应的,正好可以比较一下:

第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自古以来象征着厚重深沉,水则是灵秀通透的代名词,被清泉环绕的潇湘馆宛如一个明眸善睐、婀娜灵动的少女,居于半山之上的蘅芜苑则是一名沉稳端庄的妇人。

第二,苏东坡说,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象征着清高的人品和独立的精神,从来都是中式美学里的最高境界,千百竿修竹亭亭玉立,瞬间撑起了潇湘馆高洁傲岸的风骨。本来一个小小的精致院落,硬是由此平添了几分独立不屈,这跟蘅芜苑中攀附缠绕的藤草正好南辕北辙。藤草,枝枝蔓蔓,依附山石而生长,接了果实便“累垂可爱”。但也只是可爱而已,跟独立和风骨不沾边。

于是有人借此攻击宝钗的品味,甚至她本人,说她这一生无论是选秀还是做宝二奶奶,一直都是期望依附男人而活得更好。与追求独立完整爱情的黛玉一比,就落了下乘,连带着厚重沉稳的蘅芜苑也落了下乘。这个观点我不同意。

君当如磐石,妾当如蒲草。蒲草韧如丝,磐石无转移。竹,固然是高洁的,但谁又能说草就不坚韧呢?更何况蘅芜苑除了藤草还有山石,嶙峋而立,万年不移,不正是另一种风骨吗?再退一步说,藤草也没什么不好,小时候老师让小朋友说长大以后想当什么,有的说科学家,有的说明星,也有的说,就是想当妈妈。你自乘风破浪,我要宜室宜家。人各有志,分什么高下。

第三,室内陈设,这是最凸显主人性情的地方。毕竟房子不是她俩盖的,但摆设肯定是她俩说了算。潇湘馆内最多的是书,刘姥姥逛大观园,逛到潇湘馆,看到馆内窗明几净,书案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文房四宝,架子上装满书籍,就对贾母说:“这必定是哪个哥儿的书房了?”得知是黛玉的房间后,赞叹道:“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要好!”腹有诗书气自华!潇湘馆里面,没有针线穿凿,只有一屋子书香。

同样是刘姥姥视角,到了蘅芜苑就换了一番天地:“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一句话,就是空,空得几近做作,甚至有点难堪。机智如刘姥姥,愣是没敢说话。

有人说这是宝钗刻意为之,存心要搏一个简朴的好名声,没想到最后弄巧反拙,惹得贾母不高兴。对此我只能“呵呵”了,看过宝钗发现黛玉偷看《西厢记》后是怎样反应的吗?看过宝钗在探春搞大观园经济改革时,是怎样表现的吗?如果都看过,那您是觉得如此审时度势、拿捏人心几欲成精的宝钗,在布置自己屋子时突然脑残了吗?还是想嫁宝玉想疯了?

在我看来,这“雪洞”一般空空的屋子,正是宝钗自我精神风貌的展现。这个头脑聪明,人情练达的姑娘早就洞悉了一切:世间万物难逃成住坏空,熙熙攘攘不过一场梦。索性来个“极简主义”,我薛家什么都有,而我就喜欢屋子里什么都没有。同“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一样,这才是宝钗的格局和底气。

03、最后,潇湘馆还是以“自然和谐”略胜一筹

综上所述,比格局,论气质,潇湘馆与蘅芜苑各有千秋,难分高下。但您别忘了,我们讨论的是《红楼梦》,不是明清建筑考,除了格局、气质这些建筑物的共性参数,还应该考虑红楼特有的价值指标。那是什么呢?我认为是“自然灵性”。

这一点是从贾宝玉身上看出来的。贾宝玉,公认的红楼第一主角,一度被认作小说中的曹雪芹,曹公几乎在他的身上倾注了对于人性和世界的全部主张。而贾宝玉最喜欢什么?当然是“水做的女儿”啊,他说“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

但他真的认为所有女性都是美好的吗?当然不,因为他也提过女儿嫁了人就变“死珠”,老了之后更是“鱼眼睛”。可见,宝玉看重的并不是单纯女性本身,而是女儿们代表的人与天地、日月、山川相连通的一条精神纽带,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叫做“灵气、灵性”。万物有灵,自然而通,这是宝玉眼中世间一切人事最可贵的品质,也是红楼全书的一个重要价值指标。

《红楼梦》中谁最有灵性?除了宝玉,那就是黛玉了。作为灵河岸边的绛珠仙子转世,黛玉天生是一个“自然灵性”之人。她的思想总是指向天地自然,在自然里找到心灵的归宿。黛玉葬花就是最好的体现。正因如此,作者让黛玉姓林,并且告诉我们,她是草木之人。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自然灵性的黛玉住在潇湘馆,连带着潇湘馆也充盈的自然灵性:房梁上住着燕子一家,傍晚,一定要等大燕子回来,再把帘子放下;廊前挂着鹦鹉,鹦鹉会说“林姑娘回来

了”,会念她的“花落人亡两不知”。在这里,人的生活和自然连通一体,灵秀的意境油然而生,用王阳明的话说,就是“明月清风不用钱”。

反观薛宝钗,这方面就有些“先天不足”了。这姑娘虽然冰雪聪明,温柔持重,但一生都周旋在各种人际关系之中,时常被“俗务”所累,“社会性”太强,“自然性”几乎被挤占殆尽。连带着蘅芜苑也变得主流工整了起来,虽没有宝玉口中“稻香村”那般“穿凿扭捏”,终是少了几分自然灵气。

于是,潇湘馆便胜过蘅芜苑了。

林黛玉的奶妈王嬷嬷后来怎样了

林黛玉的奶妈王嬷嬷进入贾府后,却仿佛“凭空消失”了一样,几乎看不到她的踪影了。

其实她并未消失,而且一直在贾府,并默默执行林家托付的一项重要任务。

01

林黛玉从姑苏来京,千里迢迢,仅带了一老一少两个人,一个贴身的丫鬟雪燕,另一个便是自幼的乳母王嬷嬷了。

贾母见雪雁甚小,一团孩气,王嬷嬷又极老,料黛玉皆不遂心省力的,便将自己身边的一个二等丫头,名唤鹦哥者与了黛玉。外亦如迎春等例,每人除自幼乳母外,另有四个教引嬷嬷,除贴身掌管钗盥沐两个丫鬟外,另有五六个洒扫房屋来往使役的小丫鬟。当下,王嬷嬷与鹦哥陪侍黛玉在碧纱橱内。宝玉之乳母李嬷嬷,并大丫鬟名唤袭人者,陪侍在外面大床上。

奶妈王嬷嬷,自此后与林黛玉一道在贾府定居下来。

02

与宝玉的奶妈李嬷嬷、贾琏的奶妈赵嬷嬷、迎春的奶妈总是指手画脚不同,这个王嬷嬷的存在感极低,以至于很多人以为她消失了。

其实,她并未远离或死去,而在默默陪伴着林黛玉左右,尽职尽责。

第二十六回。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贾宝玉在窗外笑道:“为甚么‘每日家情思睡昏昏’?”一面说,一面掀帘子进来了。林黛玉自觉忘情,不觉红了脸,拿袖子遮了脸,翻身向里装睡着了。宝玉才走上来要搬他的身子,只见黛玉的奶娘并两个婆子却跟了进来说:“妹妹睡觉呢,等醒了再请来。”刚说着,黛玉便翻身坐了起来,笑道:“谁睡觉呢。”

那两三个婆子见黛玉起来,便笑道:“我们只当姑娘睡着了。”说着,便叫紫鹃说:“姑娘醒了,进来伺侯。”一面说,一面都去了。

这是林黛玉的奶妈时隔许久后再次现身。林黛玉逐渐长大,与贾宝玉应当避嫌时,奶妈王嬷嬷与教引嬷嬷一起,谨守教导规劝之责,阻拦宝玉,唤来紫鹃,而后又默默退下。

第五十一回。

薛姨妈到访潇湘馆,谈起月老牵红线,并说要替宝黛做媒。紫鹃出面催促,被薛姨妈以寻小女婿的戏谑臊了一鼻子灰去。

薛姨妈母女及屋内婆子丫鬟都笑起来。婆子们因也笑道:“姨太太虽是顽话,却倒也不差呢。到闲了时和老太太一商议,姨太太竟做媒保成这门亲事是千妥万妥的。”

这些为黛玉婚事操心使力的婆子,应该就是林黛玉的奶妈无疑了。

第七十三回。

贾母治赌严查狠打,查出三个大头家,迎春的乳母便是其中其一。

黛玉、宝钗、探春等见迎春的乳母如此,也是物伤其类的意思,遂都起身笑向贾母讨情。

林黛玉感慨物伤其类,一是因为与迎春同为小姐,也因她的乳母王嬷嬷尚在,陪伴在异乡的日日夜夜。

林黛玉的奶妈就像雪雁一样,来贾府后行事低调,默默退居二线,甘愿成为贾府的丫鬟婆子的陪衬。

03

贾母在严惩迎春乳母时,说道:

“你们不知。大约这些奶子们,一个个仗着奶过哥儿姐儿,原比别人有些体面,他们就生事,比别人更可恶,专管调唆主子护短偏向。我都是经过的。况且要拿一个作法,恰好果然就遇见了一个。你们别管,我自有道理。”

迎春乳母,宝玉乳母,这些跳上跳下的奶妈们,都是反面典型,而林黛玉的奶妈和探春、惜春的乳母们则是奶妈的正面表率。

她们并不居功自傲,而是自尊自重、进退有度,默默陪伴,低调做事,谨慎说话。惜春被刘姥姥逗的笑到肚子疼,她的奶妈出来给揉肚子;探春打了王善保家的,她的奶妈出马打探消息勘察动静。而林黛玉的奶妈在贾府蛰伏,却每每涉及林黛玉的名节、姻缘时便不失时机的跳出来。原来,林黛玉的奶妈在贾府默默无闻,却始终不忘慈母之心,主仆之义,默默履行着林家托付的一项重任,那就是让林黛玉欢喜美满的披上红嫁衣。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从黛玉的身体里退了出来和请问红楼梦中黛玉进府,“走了一射之地”是什么意思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加载全部内容

相关教程
猜你喜欢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