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新篇(太平新篇笔趣阁)
作者:本站作者 人气:大家好,太平新篇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太平新篇笔趣阁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太平新篇和太平新篇笔趣阁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资政新篇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1《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
第一,在政治方面,主张“禁碰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学习西方,指定法律制度。
第二,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金融等事业;吸取外国的科学技术,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之制造;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
第三,在思想文化方面,提出设新闻官,设“暗柜”,用已监督官员,改革弊政;主张革除缠足等社会陋习;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
第四,在外交方面,主张同世界各国交往通商,强调外国人不得干涉天朝内政。
2《资政新篇》的意义
作为太平天国继续反封建反侵略的纲领,它有强烈的革命性。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性质。它明确提出了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主张平等的外交等。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符合中国社会发展方向,具有进步性。
但它没有把发展资本主义与消灭封建剥削制度联系起来,没有同太平天国当时的现实斗争联系起来,只字未提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既非农民斗争实践的产物,也缺乏实践的社会、经济和阶级基础,因此得不到太平天国广大将士的拥护,对太平天国的现实斗争没有起任何积极作用,而且战争环境也不具备实行的客观条件,所以它根本没有实行。它的主张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一)内容
(1)政治方面:提出“禁朋党之弊”,反对“结盟联党”,要求统一号令,主张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方面:主张效法西方资本主义,兴办近代化的工矿、交通事业,包括兴建铁路及公路、制造轮船、允许民间雇工开矿,鼓励富民投资、兴办银行、发行纸币等。
(3)社会文化方面:主张发展近代文化、卫生、福利事业,破除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俗,提倡办学馆、医院,禁止买卖人口和使用奴婢,严禁鸦片进口,以及主张改革刑罚制度等。
(4)外交方面:主张同资本主义国家自由通商,进行文化交流,但外国人不得干涉太平天国的内政和“国法”等。
(二)意义
(1)进步性:《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备的资本主义建设方案,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中国要向西方国家学习、发展资本主义的理想与主张,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比起原有的平均主义理想是一个大进步。
(2)局限性:《资政新篇》没有反映出农民当时最迫切的利益和要求,严重脱离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斗争现实,因而并没有给太平天国后期政治带来重大变化,其思想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资政新篇》要求近代化的社会改革方案,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和政治制度,改变中国封建落后的状况,这不但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也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近代社会进步的里程碑,虽然没有付诸实施,但仍对近代中国起了巨大的启蒙和促进作用。总之,《资政新篇》传播了资本主义思想,宣传了西方文明,给封建闭塞一片沉寂的中华大地上吹来一股清新之风,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太平天国运动的时间?
太平天国运动时间是1851年—1864年,义和团运动的时间是1899年秋—1900年9月7日,戊戌变法时间是1898年6月11日—1898年9月21日。 1、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咸丰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期间,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组成的领导集团从广西金田村率先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是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
2、义和团运动(1899年秋—1900年9月7日)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
这一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3、戊戌变法(1898年6月11日—1898年9月21日)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的起止时间是1851年到1864年,一共十四年。
原因在于鸦片战争使中国与外国侵略者的矛盾激化,并通过阶级矛盾激化起作用,再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太平天国运动于1851年爆发,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与响应,用2年时间从广东达到南京,1853年定都天京,然后开始北伐和西征,1856年达到军事上的全胜,然后发生了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
但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和外国侵略者。
太平天国运动的起止时间:1851年—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
1、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
2、对外国侵略者开展了大规模的武装斗争,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
3、比以往的农民战争在思想上、组织上都高出一筹,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4、太平天国领袖还主张与各国通商贸易,后期又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时间为1851-1864期间。太平天国运动是由洪秀全、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等组成的领导集团发动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及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文献有《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其中《天朝田亩制度》把农民平均主义的思想发展到了顶峰。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革命,有力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及外国的侵略,阻止了中国殖民化的进程。
太平天国运动开始的时间一般公认是1851年1月11日金田起义,成立太平天国,正式宣告要求推翻清廷,全面进入军事对抗。
结束时间一般公认是1864年7月天京陷落,宣告太平天国失败。不过太平天国残部仍有数十万人在继续坚持战斗,还有北方捻军大头也在打着接受太平天国领导和册封,一直持续到1868年。
太平天国的目的?
太平天国革命发生在中国进入近代社会的初期,它既是单纯的农民战争,又带有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上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它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把农民平均主义思想发展到了顶峰。

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革命,从1851年起共坚持了14年,势力扩展到17省,有力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的侵略,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崩溃,阻止了中国殖民化的进程,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极其重要的一页。
太平天国革命发生在中国进入近代社会的初期,从形式上看,清王朝的统治还延续了近半个世纪,但在这半个世纪中,中国人民受到了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和鼓舞,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封建王朝的斗争,半个世纪后终于爆发了辛亥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主要有以下五点:
1.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
2.在反对封建主义的同时,又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对外国侵略者开展了大规模的武装斗争,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
3.同中国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在思想上、组织上,它都高出一筹,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对后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有深远影响。
4.太平天国的领袖还主张与各国通商贸易,后期又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5.9世纪中叶,亚洲出现了第一次民族解放运动高潮。太平天国运动同波斯、印度尼西亚、印度等国人民的反殖民主义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共同打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
答:以李自成为首的农民军,费尽心血,建立太平天国,初衷之目的是为了天下农民,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房,在这一口号昭示下,得到了天下劳苦大众的拥护,人民蜂涌而入参加太平军,其势如破竹,攻破了北平,随即登基立位,然而,由于享乐主义而导致丧失斗志,瞬间丢掉江山。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农民起义战争,在这场农民起义战争中颁布了自己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在这两个纲领性文件中提出了太平天国运动目的在于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创建一个有钱同使,有田同耕,有衣同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太平天国”。虽然最终没有实现,但是却影响深远。
太平天国运动目的在于建立一个信奉拜上帝教的民众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太平天国”。在这个国度中人与人之间实现了有钱同使,有田同耕,有衣同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这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最终目的,是最根本的目的。这一目的对于当时的农民来说是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的。当时的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作为社会最底层的农民不仅仅受到封建统治的压榨,同时还要受到帝国主义的压迫,生活非常的困苦。在土地大量兼并的情形之下,农民失去了土地,无以为生,即使是有田的农民也由于遭受到层层盘剥,没有能力实现基本的温饱,所以创建“天平天国”这样一个目标对于当时的人民来说是有着非常大的号召力与吸引力的。
太平天国的最终目的在于建立太平天国,而直接的目的就是推翻清政府的统治。这是因为清政府的统治是阻碍创立太平天国的最大和最直接的障碍,因此在创建太平天国的道路上,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就是势在必行。
太平天国运动目的是推翻满清,建立太平天国。太平天国运动是在阶级矛盾空前尖锐的情况下出现的一次农民大起义,在短短的时间了席卷了中国南方大地。建立起了与清政府相对峙的政权。
他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作为自己的革命纲领,北伐、西征和天京突围使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
但是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领导集团滋生了腐朽作乐的思想,争权夺利,最终导致天京事变的出现,太平天国由盛而衰。
洪秀全重建领导核心,太平军的将士们进行了艰苦的防御作战,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为太平天国运动带上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太平天国运动是洪秀全发动的,其目的很多,但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时间是清朝咸丰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
太平天国的主要内容是?
太平天国运动,是19世纪中叶中国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领导集团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对满清朝廷的武力对抗,后建国号“太平天囯”,并于1853年攻下金陵,号称天京(今南京),定都于此。
1864年,太平天囯首都天京陷落,洪秀全之子兼继承人幼天王洪天贵福被俘虏。1872年,最后一支打着太平天囯旗号作战的太平军部队,翼王石达开余部李文彩,在贵州败亡。因清朝推行薙发易服,太平天囯均不剃发、不结辫,披头散发,故太平军一众均被称作“长毛”。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基础)
定都天京(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革命政权)
天京解围(太平天国进入军事全盛时期)
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鼎盛走向衰弱的转折)
天京陷落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解决生产资料与产品分配的革命纲领,体现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旧有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资政新篇》是干王洪仁玕在后期提出的中国第一套具有发展资本主义意愿的政治纲领,由于客观上周边环境的恶劣与主观上农民阶级的漠视而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是先进的中国人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
资政新篇的评价及原因?
1、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只是理论上的,并未真正付诸行动。
2、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只是代表农民小农意识和中国自然经济社会。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和农民问题。
3、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理论不成熟,阶级基础不稳,受制于社会局限性,“拜上帝教”的封建宗教意识毒害很深。
4、《资政新篇》的指导思想是“治国必先立政,而为政必有取资。”所谓“立政”,就是建立政治制度,制定政纲;所谓“取资”,即根据当时客观形势来办事。
《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
第一,在政治方面,主张“禁碰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学习西方,指定法律制度。
第二,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金融等事业;吸取外国的科学技术,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之制造;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
第三,在思想文化方面,提出设新闻官,设“暗柜”,用已监督官员,改革弊政;主张革除缠足等社会陋习;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
第四,在外交方面,主张同世界各国交往通商,强调外国人不得干涉天朝内政。
一、进步意义:《资政新篇》作为太平天国继续反封建反侵略的纲领,有强烈的革命性。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性质。它明确提出了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主张平等的外交等。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符合中国社会发展方向,具有进步性。
二、历史局限:《资政新篇》没有把发展资本主义与消灭封建剥削制度联系起来,没有同太平天国当时的现实斗争联系起来,只字未提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既非农民斗争实践的产物,也缺乏实践的社会、经济和阶级基础,因此得不到太平天国广大将士的拥护,对太平天国的现实斗争没有起任何积极作用,而且战争环境也不具备实行的客观条件,所以它根本没有实行。
《资政新篇》,洪仁玕撰,1859(咸丰九年)刊行。洪仁玕1859年4月被封为干王,总理全国政事。他向洪秀全提出了一个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经洪秀全批准后,作为官方的文书正式颁行,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文献。
《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近代中国的先进人士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纲领,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但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以及没有付诸实施的客观环境和条件,对太平天国革命的发展未产生显著作用。
太平新篇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太平新篇笔趣阁、太平新篇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加载全部内容